imagesCAYGVG3Z  

侏儒在這世上的機會有限,只是他們在故事中往往有特殊的優雅,少了模仿與被模仿,大腦終於領先了肉體的競美,如《冰與火之歌》的提利昂。

以一個角色來講,誰比Peter Dinklage更適合拆穿騙局?無優勢位置,沒有人要討好(攪擾)他,步行人潮中異常顯眼,地位又如隱形,久了自會有一股「優雅」,潮流於我無關,外貌仿效也無可能,當你不想像任何人時,你的步數就會長驅直入,以最少的殺戮擒王。這當然不是侏儒在這世上的機會,只是他們在故事中特有的優雅,少了模仿與被模仿,大腦終於領先了肉體的競美。

在演出影集《冰與火之歌》前,Peter跟所有侏儒症的演員一樣,總演些走出陰霾或跑龍套的角色,這在Peter連續得了金球或艾美獎最佳男配角後也不會有太大改變,就像Pete所言:「有人要看一個憤怒的侏儒嗎?」

他因為《冰》劇去年底成為美版GQ選出的年度男性,也登上滾石雜誌的封面,整個演藝事業翻了身,人們終於開始認真聽他講話,他拍GQ時,坐擁內衣辣妹,他見怪不怪:「我42歲了,好在女人不膚淺,不只看外表。」接受滾石訪問說:「我一直要煩惱房租。」他沒像明星們愛諂媚(高傲也是種諂媚),當你少顧慮到角色扮演,你的人生將有很多時間留給你的大腦。

大腦是Peter翻身的原因,發達的大腦要怎麼演?他在《冰》劇演了一個從家族之恥翻身成王的例子,角色提利昂在電玩跟小說界都是人氣王者,群雄爭霸的年代,生來一敗塗地,但不會有正常身高者不屑地又搆不著天的情結,他聽得到所有泥濘中不堪的祕密,於是眾人的秘密把他的疆土推廣至無限,大腦成了人性的資料庫,叫出來或可聞香,久又臭不可聞,所幸他的檔案有七個城邦的人物,供他不斷讀取更新,比起近代戲劇裡人物的熱血,過度透支觀眾情感,大腦歸位是個好選擇,讓人想到王者,英雄救不了人,還不如一個倖存者的示範。

所以當大銀幕歌頌肉體能飛、道德再起的3D家家酒時,小矮人在角落裡紅了,一步步地小心攻城掠地,一個角色定了他的江山,他形容自己的小惡魔一角時表示:「當其他角色都在忙著砍人頭時,他是觀眾的解脫,他像所有的人,你只剩幽默感這條路可走,而且你時時都怕死了,因為你知道你只剩腦袋。」他補充說:「一般來說,好萊塢訓練觀眾到只愛華麗的棋子,但這故事讓人欣賞到真實的人,才能知道自己必要時可以多卑微。」他在得獎時感觸:「謝謝作者把人類的特質,還給了侏儒。」

提拔Peter的伯樂是《冰與火之歌》的作者R.R. Martin早早就指定Peter來演這他最鍾愛的角色, Peter早年在劇場就以精準聞名,沒有多餘的情緒,使得他的角色向來層次分明,就算活在陳腔濫調裡的人物,他也能把人的動機解碼,像開鎖一般,由秘密才能打開另一個祕密,「因為我知道沒有人會希望聽到我的煩惱,所以我閉嘴,因而大量知道了你們的煩惱。」

在立足點不平等下,他是個下棋者,我們則在棋盤裡,從懂事以來,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的戰服,忙於將自己歸類到不同族群、模仿自己的星座、相像於我們的期望,肉體的標籤賽沒有終點,《冰與火》中,人們受限在自己的棋格裡,等著下一步華麗登台,獨Peter的角色,沒有要跟隨肉體興衰扮演的慾望,腦袋終獲自由,Peter Dinklage的演技出手,下出了周遭人的立場大於是非的真相,我們肉體急忙佔住了地盤,也讓我們永遠看不清善惡的死角。誰大誰小?群聚為盲,身高是說了答案。

(本篇曾刊登在GQ雜誌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馬 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